请输入关键字
微信
微博
观众留言
友情链接
EN
【晋界讲坛】李夏廷:吉金华彩复新生
【晋界讲坛】李夏廷:吉金华彩复新生

  观众朋友们,从本期开始,“吉金讲坛”将并入晋界讲坛,以“吉金光华”为专题,围绕山西青铜博物馆基本陈列,邀请文博专家为公众多角度解读山西青铜文化。山西青铜博物馆因展陈提升暂时闭馆,希冀线上讲座能让我们以另一种形式走近它。

  本期主讲人李夏廷老师,从事文物绘图工作近五十载,用一支画笔描绘青铜之美,守护文化遗产。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考古绘图仍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行业佼佼者,今天,李老师将与我们分享他半生工作的初心和点滴。


李夏廷 ,1951年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著有《侯马陶范艺术》《晋国青铜艺术图鉴》《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铜器纵览》等。


  考古绘图工作,就是把考古遗迹和遗物上看不明白、难解的奥妙之处,通过绘图的手段,将之分层次清晰地表现出来,传达给观察者,以加深对器物的认识和理解,其实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李老师从事考古绘图工作近五十载,其考古绘图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神,他将器物纹饰的神韵与神似表达地淋漓尽致,并运用线条准确把握器物的时代风格和质感。

  李老师的考古器物图,不仅数量多,而且涵盖的时代长、范围广、品类繁杂,既忠实原物、一丝不苟,又手法娴熟,富有神韵,是当今考古绘图这一行的佼佼者。



  李老师的考古绘图之所以能出神入化达到传神境界,是因为他不是简单摹写,而是在写实基础上经过了再创造的过程。现场看李老师画图,他的步骤大致为:

  第一步,观摩实物。通过观摩和揣摩,掌握要画对象的各项特征。



  第二步,凝思构图。通过构思过程,就像老式相机在底片上成像一样,在心中形成要绘对象的图像。



  第三步,下笔成图。只量一量要画对象的几个关键点和尺寸,瞄上几眼便笔走龙蛇,立刻画出。



  可以看出,和一般考古绘图不同的是第二个过程,就是他特有的再创造的过程,而做到这一步又与他的综合业务素养、常年与文物朝夕相处是密不可分的。

  考古制图是青铜器的另一种美,它们即是灵动线条,也是美妙图案,更是文博人守护文化遗产的不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就像展厅图版中一幅幅倾注了历史价值的线条,不仅仅是准确的、专业的、生动的、更是有温度的。它们是文博人和文物的无声对话,也是文博人传承守护文化的赤诚之心,更是文博人链接古今艺术的互鉴桥梁。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在路上。

守护历史文物,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