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微信
微博
观众留言
友情链接
EN
关于
山西博物院简介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 1919 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新馆 2005 年对外开放,占地 168 亩,建筑面积 5.2 万平方米,展览面积 1.3 万平方米,文物库区 1.2 万平方米,总投资 4 亿元,迄今已有101年的历史。山西博物院是全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山西历史文化的职责使命。2008 年 3 月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同年 5 月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 年成为 11 个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2020 年 4 月以来,按照山西省文物系统“三院一企”的机构改革思路,山西博物院正在积极推进改革重组工作,与原省文物交流中心、原省文物鉴定站、原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和原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合并,新组建山西博物院。新的山西博物院内设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规划发展部、青铜馆部(山西青铜博物馆)、藏品研究部、学术研究部、文物保护研究部(山西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展览部、公众服务部、文创发展部、对外交流部、古籍保护部、文物鉴定部、文物数据部、运行保障部、安全保卫部十六个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职能清晰的部门。

  山西博物院现有藏品 50 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 40282 件(组),包括一级文物 2129 件(组),另有图书古籍 11 万余册。藏品主要来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 7 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 5 个艺术专题构成。日常策划举办反映山西历史文化和文物特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临展和特展,如策划晋国文物精华、山西佛教雕塑艺术、傅山书画、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等展览并在国内外巡展。开展覆盖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机构的流动展览、历史讲座、互动参与等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以多种文化视⻆展示山西历史文化之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山西故事。

  山西青铜博物馆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要公共文化项目,是中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2019 年 7 月开放,位于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上,展示面积 1.1 万平方米,展出文物 2000 多件,主要来自历年考古发掘出土和近年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追缴的珍贵文物,荟萃晋系青铜文物精华。基本陈列以“吉光光华”为主题,分“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部分,展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作为三晋文化的传承者、垦拓者、引导者,山西博物院曾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殊荣,屡次获得山西省文明单位称号。山西博物院始终秉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着力打造“艺术展示的殿堂、学生学习的课堂、民众休闲的乐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山西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服务前台
0351-8789188
青铜分馆
0351-5225000
机构职能
about5
历史沿革
引领潮流开启新风:领近代文博风潮之先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第一批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文化精英,认为救国必须学习西方,振兴必须开启民智。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一批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应运而生。1919年10月9日,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与南通博物苑、北京国立历史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等十余所博物馆一道开先进思想风气之先,领近代文博事业之潮。
  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的创立,不仅在于一省一地文化设施领先,还在于阐发传播社会公共精神和民众公共意识,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实践。
  创设初期的成长
  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在太原文庙成立,从此掀开了山西博物院建设历史的篇章。据史料载,图书博物馆建立初期,“广搜中外教育品及教育图书而陈列之,以资公众观览,促进教育之普及及进步”,广泛搜集中外动植矿物标本,乡里金石文物,先贤遗文,并举办了一些展览,如“古先哲遗像胜迹”、“中外古今书籍”和“吉金珍石名拓”等供观众观览。这些展览的举办对民众起到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为先进思想在山西最初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当时政府大力支持,拨款修缮馆舍建筑,原馆面积遂扩至9万平方米。博物馆成为图书馆的附设机构,馆员13人,藏书也增至13万余册。博物馆遵循“普示德育、智育、体育,促进社会进化”的宗旨,开放古物、土产、动物、植物、矿物标本、科学仪器、幼教教具等展览,每年约20万人次游览。
  在此期间,由山西省公立图书馆牵头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多次成功的展览。1930年10月,山西公立图书馆与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合作,发掘了万泉县(今万荣)汉汾阴后土祠遗址,后经整理举办了土陶器展。1931年1月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研究所、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联合发掘万泉荆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了庙底沟文化遗存,部分出土物入藏山西省公立图书馆。荆村遗址发掘是采用科学考古方法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的早期实践,在我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33年10月,遵照省府颁发的《山西省民众教育馆组织规程》,就太原前山西公立图书馆原址及所有图书物品,筹备开办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民众教育馆制定了“实施民众生计、语文、公民、健康各种教育,并辅导本省各县民众教育事业之进行”的宗旨,积极举办各种展览,广泛开展民众教育活动,并创办了月刊《山西民众教育》。这一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设备扩充,在质、量两方面均见充实。
  沦陷时期的劫难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8日,太原沦陷。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沦落日军手中,几经易手、更名,文物藏品遭受惨重损失。
  日军接管省立民众教育馆后,将其更名为太原图书馆,附设于“山西文化保护会”,由日军山冈部队管理。之后又先后易手日军舞兵团和山西陆军特务机关代管。1940年12月,由山西陆军特务机关移交伪山西省署,1941年1月,更名为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日军从全省各地掠夺书籍、文物等以充馆藏,并且将一些珍贵文物、书籍运至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阎锡山委任王仲元为接收委员,恢复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名。由于太原沦陷八年中古物、书籍等饱罹摧残、丧失殆尽,战前盛况已一去不返。经整理统计,有中外文书籍16万册,古物有史前暨商周秦汉等至明清各代名贵珍品9240件。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负隅顽抗,竟将兵工厂设于民众教育馆馆址文庙,博物馆工作被迫中断,馆舍建筑和藏品再遭劫难。
脱胎换骨服务建设:与新中国一起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博物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建国初期的整顿改造
  新中国诞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博事业。1949年4月,省立民众教育馆由人民解放军太原军事委员会文教接管组接管,更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下设博物部。
  山西图书博物馆先后接收民众教育管、省政府、太岳区移交及个人捐赠的大量文物,藏品总数增至13000余件,图书17万册。经过清点整理,对外开放历史文物和自然博物标本陈列室。1951年,按照“以改造原有博物馆为主”的方针,对原有陈列内容和藏品管理进行了改造和整顿,加强宣传教育功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清除旧时代影响。1949年到1951年,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多达219,000人次,博物馆再次出现生机,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
  随着第一个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博物馆建设也迎来了初步发展时期。1953年9月,山西图书博物馆与太原文物馆合并,更名为山西省博物馆,人员编制增至70余人。
  1956年,秉承“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地志博物馆模式陆续完成本馆自然之部、历史之部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部的基本陈列,并对公众开放。这一时期博物馆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先后举办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展”、“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成就展”和“农业学大寨展览”等六十个展览,讴歌社会主义制度,阐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并展开了大规模的藏品征集活动,除了接受政府移交和社会捐赠外,也主动派员到山西各地调查、征集、收购各类文物。五十年代初,征集回宋版“鼓山大藏”十余卷,明版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明唐寅、董其昌等名画五轴,离石汉左表墓画像石十块。从运城还收集回1890年前后落下的陨石标本,并征集到赵铁山、常赞春、董寿平家藏书画数百种。六十年代初,从北京琉璃厂等处购回了部分零散文物和敦煌隋唐写经卷和名家书画数十种,丰富了博物馆藏品种类。博物馆也接受了一些收藏家和爱国群众的捐赠。六十年代初,李宗仁先生通过当时华北局和文化部捐赠的傅山先生“锡予寿王诗”绢本十二条屏。马林先生及其家属先后捐甲骨片二百余片,张筱横先生捐一百五十二卷赵城金藏。
  文革时期的挫折
  正当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全面有序开展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博物馆陈列和藏品被列为“封资修”或“四旧”受到批判,博物馆事业遭到破坏、艰难维持。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大部分职工坚守岗位,保证了国家财产和文物的安全。
  1971年11月,博物馆开始逐步恢复业务工作。1972年5月,举办了“山西省出土文物展”,这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展览。此次展出文物1200多件,观众累计达195000余人次。1973年4月到8月,山西博物院精选78件展品,参加国家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赴英、法、加、美、日等国展出。1974年,博物馆举办了“侯马奴隶殉葬墓展览”,并在太原、大同、晋中、忻州、昔阳、阳泉等地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巡回展,吸引了20余万人前来观展。驱走“文化大革命”阴霾,文物展览和藏品收集等各项工作逐步恢复。
改革探索繁荣文化:在改革开放春风中壮大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博物馆事业也加快了拨乱反正的步伐。山西省博物馆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陈展方式、藏品征集、修复保护、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推陈出新弘扬三晋文化
  80年代初,山西省博物馆突破原有的通史陈列模式,推出“山西古代史陈列”和“山西革命史陈列”,以山西地方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突出表现发生在山西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和相关物质文化遗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80年代起,文物征集和捐赠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捐赠数量繁多、质量上乘,其中不乏文物精品。山西省博物馆与太原电解铜厂密切合作,总计拣选文物一千余件,抢救了大批珍品。其中有商代“速父戊卣”和西周“康生豆”等珍贵青铜器;从西周至明清历代货币达三十余吨,极大丰富了馆藏古币的数量和质量。钱自在先生捐献珍贵文物一百一十件,其中元代顾安《凤竹图》轴、元代日本髪僧金绘《祗园大会图》卷均为孤品。山西省博物馆与汾阳县博物馆合作发掘了隋代梅渊墓,发现并收藏了大量精美瓷器。1986年,建立了山西省第一座国家级文物馆。
  强化服务宣教丰富多彩
  引进社会资金,开放博物馆阵地,面向社会联合举办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临时展览,是这一时期改革实践的主体。1984年举办的“建国三十五周年出土文物展”和1996年与省公安厅联合举办的“山西省打团扫恶成果展”是实施这一理念的成功案例,对拓展业务经费渠道、活跃展览活动、发挥主阵地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1991年,山西文物精华展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这是建国以来山西在首都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文物展览。薄一波、谷牧、洪学智等国家领导、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及数十位老一辈革命家应邀出席了开幕式,首都十几家新闻单位对此次展览活动做了专题报道。此次展览是山西考古成果的大荟萃,精美的展品吸引了无数观众。1997年,山西博物馆同陕西、河南等十余家博物馆合作引进了三省玉器精华展,展览汇集三省古代精品玉器三百余件,并采用了先进的陈展技术,如全展柜灯光照明和辅助灯箱技术。该展览获得了国家文物局当年的“十大精品展”提名奖。此次展览对于探索省际博物馆合作模式、挖掘展品资源提供了成功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山西省博物馆藏品也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截至1999年统计,先后有14批300余件(组)文物藏品分赴美、日、法、德、英、意、澳大利亚和港、澳地区展出,有六十人次参加外展和对外交流活动,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通过这种“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模式,进一步对外宣传了博大精深的山西历史文化,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科学发展走向辉煌:新世纪的高起点
  迈入新世纪,实践科学发展观,迎来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山西的博物馆事业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山西博物院担当起山西文博率先发展的重任,承载着一个文物大省迈向文物强省的梦想,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新馆筹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的腾飞,民族文化的复兴,太原文庙的庙苑式古建筑格局已无法适应现代博物馆的功能需求。
  1992年,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决定筹建一座现代化新馆。1997年项目批准立项,新馆于2001年奠基,2004年告竣,定名为山西博物院。历时十三年,几代山西人太久太久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山西博物院新馆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总投资4.42亿元人民币,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山西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
  山西博物院建筑群由主馆与四座角楼组成。主馆造型如斗似鼎,斗象征着丰收、喜悦,鼎寓意安定、祥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四角楼似舒展的羽翼,与主馆簇拥拱卫。整个建筑群落跌宕起伏,雄浑大气,以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给人以很强的时代感。
  晋魂陈列与新馆建设同步,新馆设计方案的研讨和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自2001年5月起,各界专家学者就展览文本内容进行了多次酝酿、讨论、编纂和修改,注重吸收历史考古学科最前沿的成果,参考国内外成功的设计案例。2003年5月,展览方案定稿,2004年8月,陈列设计工程启动。2005年1月8日,“晋魂”陈列在新落成的馆址举行预展,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并不断对局部内容进行调整、完善。2005年9月26日,大型基本陈列“晋魂”正式向公众开放。“晋魂”这一经典陈列的诞生,凝聚了各级领导、全国文博同仁和所有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
  晋魂陈列分为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陈展面积约1万平方米,展线全长2689米,汇集珍贵文物4400件,精选山西历史文化中最辉煌的历史阶段和最具特色的文物,集中诠释三晋泱泱五千年的恢弘历史和灿烂文化。
  同时,在传统陈列方式的基础上,山西博物院融入了一些与古代历史、文化、考古、科技相关的互动项目,寓教于乐。在山西博物院的各展厅漫步,古代文明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现在观众面前,吸引他们穿梭于古今之间,与古人轻松的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开馆以来,“晋魂”大型基本陈列以新颖独特的设计制作、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观众调查满意度在95%以上。2007年,山西博物院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文化交流新馆的成立,使山西博物院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我院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积极引进其他兄弟博物馆的展览以及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如“山西考古大发现”“霜红之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画展”“生命的印记——中国古脊椎动物新成果展”“南国记忆——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华展”等。2006年5月,由山西博物院承办“2006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论坛”,有幸邀请到全国100余位博物馆馆长和陈列艺术专家齐聚省城太原,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与会代表参观山西博物院的晋魂陈列后,反响强烈,高度赞扬“晋魂”陈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山西博物院也积极扩大对外宣传,努力将山西文化推向更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山西博物院藏品先后多次走出去参加展览,如在香港举办的“大道流行——道德经版本(文物展)”“天马神骏——中国马的艺术和文化”展,在北京举办的“奇迹天工——中国古代文明创造文物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等。2008年11月至今,“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先后在深圳、杭州、大连等地博物馆举行巡展,古老的晋文化盛装走向全国,精美的三晋文物征服了各地观众。
  此外,山西博物院积极邀请海内外的资深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讲座,积极推动山西优秀文博人才的培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亲切关怀山西博物院的建设和发展是三千万山西人民的期盼,凝聚了许多党、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以及全国文博界的鼎力支持。2005年9月26日开馆以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山西博物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亲临山西博物院视察指导,对山西博物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极大的鼓舞了全省文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新一代晋博人辛勤耕耘换来了文博园地硕果累累。鲁班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正是这些荣誉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十八大以来,在更多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中,山西博物院的发展迈入新阶段。在数字化、新媒体时代,山西博物院坚定践行着这一理念,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新的时代荣光。
  2019年7月27日,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要公共文化项目——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是山西博物院的分馆,位于风景优美的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上,与太原博物馆联袂共享5个既连通又独立的红色椭圆倒锥体建筑群,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老一辈们呕心沥血的经营,铸就了今日山西博物院骄人的业绩。历史记录下了无数博物馆人的辛勤与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他们在山西博物院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并将永远启迪、教育正在创造历史的今人。
  百年传承,薪火相继。让我们沿着老一辈的足迹,发扬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承担起繁荣三晋文化的历史责任,继往开来,不懈追求,为全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事记
2019

12月

12月20日

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2019年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消防应急演练活动

12月14日

汉唐墓葬壁画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并举行

12月12日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12月5日

传承文化遗产 助推文旅融合”——山西博物院参展山西省第四届文博会

12月13日

山西博物院参展第四届吉林雪博会

12月3日

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世界残疾人日”主题文化活动

12月3日

山西博物院荣获“2019年度文博十大创新力官微”奖项


11月

11月14日

波兰驻华大使赛熙军参观山西博物院

11月13日

山西博物院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十一届省委九次全会精神 组织“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第四次集中学习

11月11日

山西博物院博物馆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今日开班

11月1日

山西博物院召开“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学习教育第三次集中理论学习暨党务干部培训成果交流汇报会


10月

10月31日

山西博物院第七届职工艺术展圆满落下帷幕

10月26日

2019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圆满结束

10月23日

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主席普利兹克参观山西博物院

10月22日

捷克前总理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参观山西博物院

10月20日

中德(山西)经济转型论坛参会代表参观山西博物院

10月17日

山西博物院扶贫队赴平顺县豆口村开展帮扶工作

10月11日

山西博物院工会举办2019年职工体育比赛

10月11日

山西博物院开展“百年传承 守正创新”主题团建培训活动


9月

9月22日

山西博物院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建馆百年

9月21日

全国省级博物馆馆长座谈会召开

9月17日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9月7日

山西博物院“玉见你——周代与当代关于玉的对话”今日开幕


8月

8月27日

山西博物院获“第五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与服务奖”

8月17日

山西博物院举办山西古陶瓷国际学术研讨会

8月8日

香港政府代表团参观山西博物院

8月8日

澳门体育观摩团参观山西博物院


7月

7月27日

山西青铜博物馆今日正式开馆

7月22日

山西博物院继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

7月15日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在山西博物院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7月19日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参观山西博物院

7月3日

山西博物院与中国电信牵手迈入“5G”新时代


6月

6月25日

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追缴文物第二次移交仪式在山西博物院隆重举行

6月10日

山西博物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启动

6月1日

山西博物院工会委员会举办“欢乐六一”亲子主题活动


5月

5月18日

陶冶三晋——山西古代陶瓷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5月18日

“楮墨增华——明清山西书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5月18日-5月19日

山西博物院推出系列展览和活动庆祝国际博物馆日

5月18日

山西博物院开展2019年“党员奉献日”活动

5月16日

山西省文物局召开媒体通气会

5月13日

雷建国局长在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建现场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

5月9日

住苏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参观山西博物院

5月6日-5月9日

山西博物院优秀数字展项亮相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


4月

4月30日

德国驻华大使葛策一行参观山西博物院

4月18日

美国大使布兰斯塔德率团参观山西博物院

4月12日

2019年孟加拉国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研修班参观山西博物院


3月

3月14日

山西博物院青年工作委员会与太原海关团委合作开展文明共创活动正式启动

3月8日

山西博物院组织开展登山环保公益行活动 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3月7日

山西博物院组队代表省文物局参加省城女职工迎青运健身活动获得金奖

3月5日

山西博物院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2月

2月25日

山西博物院鸟尊形象亮相外交部蓝厅

2月13日

第十八届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参观山西博物院

2月1日

山西博物院工会春节前走访慰问退休老干部


1月

1月30日

山西博物院举办2019年新春联欢会

1月30日

山西博物院召开2018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总结表彰大会

1月29日

万里茶道”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1月27日

艺海骊珠——田亦军王珏捐赠壁画暨缂丝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1月21日

山西博物院精准扶贫队赴平顺县豆口村开展慰问帮扶工作

1月18日

“莲花与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陆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