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扬州,是中国最繁华的商埠之一,富商纷至,文人云集。当时的画坛,崇尚临古、精求笔墨,但精美瑰丽之余,难免墨守成规。而以陈撰、华喦、高凤翰、边寿民等人为代表的画家,高举“借古开今”的大旗,自成一体,师古不泥,关注平民,体悟生活,在追求文人性情的同时,营造出极强的装饰趣味,将峭拔孤傲的品格和闲淡温雅的艺术融汇贯通,满足了社会民众渴求的文人雅趣。扬州画派隐然成形。
扬州画派以“扬州八怪”称著于世,不只限于八人,其主要代表达十数人之多。他们以文人画的创作为主题,以大写意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流,以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形式,题材、风格、技法、意蕴等各方面大胆创新,不拘于摹古,突出意象,直抒性情,展现文学修养,彰显艺术才华,张扬艺术个性,抒发人生追求,以一种清新悠纵、生机勃勃的姿态出现于我国十八世纪画坛,为传统画风注入变革的活力。
扬州画派的异军突起,突破了传统文人画“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的审美桎梏,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尊重古法而不拘泥古法,通过笔墨来传达“多直露,少虚伪,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的艺术思想和“宁拙勿妍,宁丑勿媚”的审美态度。他们的作品既属于商人也属于文士,既关乎艺术也关乎社会,将谐俗精巧和朴拙奇异、惊世骇俗、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汇聚成美学理论,引领时代,感召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