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微信
微博
观众留言
友情链接
EN
佛风遗韵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南北朝社会动荡,佛教成为乱世百姓的精神寄托,经帝王显贵推崇,炽烈传播,隋唐达到极盛。与之相应,佛教艺术发展迅速,辉煌迭现。佛教作为中国雕塑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历时漫长。石雕和彩塑佛像,金铜造像,经久不衰。

  早期佛教雕塑艺术外来风格浓郁。北朝至唐,民族风格日益明显。唐以后又逐渐走向世俗化。演变的过程,形象地映射出异域的宗教与哲学,是如何被改造吸收,融入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的。

  山西古代的佛教雕塑作品,既有享誉中外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更多隐于乡间古刹的各种佛像。宗教本虚幻,艺术却真实;千年的风霜,难以剥泐空灵的笑容;世道的变迁,岂能磨灭悲悯的情怀?——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第一单元 北朝风貌

  南北朝时期,在统治者的推崇和社会各阶层的推动下,佛教文化炽烈传播,北朝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开窟造像蔚然成风。山西作为北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至今仍存有石窟寺、摩崖造像等220余处。既有集国家之力开凿的大型石窟——云冈石窟,也有民间开凿的小型石窟和摩崖造像,基本勾勒出北朝佛教发展面貌。


  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鼻梁高挺、薄衣贴体的外来风格。中晚期逐渐汉化,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时代特征。佛教造像这一外来艺术经历了不断中国化的过程。


第二单元 盛唐气度

  隋唐时期,国家安定,社会开放,文化繁荣,佛教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禅宗的建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完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唐代佛教艺术博采众长,融汇中西,独具特色。佛教造像一改汉以来的简约,形成了丰腴健美、雍容华贵、优雅自然的时代风格,从中我们能够领略到气势恢弘的大唐气度,感悟到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大唐精神。


第三单元  宋明世相

  佛教发展到宋代,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教与儒学、道教彼此渗透补充,不断走向圆融合一,形成了宋明理学。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汇入社会生活,融入民间习俗。佛教传播载体多样,汉文佛经刊印蔚然成风。佛教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石刻造像日益衰退,彩塑、木雕、金铜造像兴盛,寺院壁画、水陆画流行。庄严妙相绘入文人画卷,盛世梵音化为人间情怀。


其他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