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14世纪),山西商人以明朝北部边塞巨大的军事需求和“开中”盐法的推行为契机,开始经营粮和盐,渐渐崛起。其后不断扩大经营地域。二三百年间,足迹遍及全中国,采取多种经营,开拓对外贸易。“晋商”称富海内,名闻天下,成为中国明清时代最重要的商帮之一。
清道光年间(19世纪),晋商创办“票号”,构筑起了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络,使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为一体,执金融界牛耳近百年。清末,晋商作为封建王朝体制下的民间经济集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巨变而走向衰落
有明一代至清中期,山西商人装载着粮盐的北行车轮,辗出的是一条生路,是边镇的繁荣。崛起后的晋商,傲然南下,移居维扬商埠,面向更大市场。将永不停歇的脚步,迈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清道光初年(19世纪初),晋商为适应商业活动中商品流转和资金调拨结算的需要,在平遥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以金融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日升昌。到光绪中期,晋商票号发展达到鼎盛,最多时达到30家,分号达到了400余家。遍布中国各省的85个重要城镇,远及蒙古、朝鲜、日本和韩国的一些城市,构成了海内外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络。执掌中国金融界的牛耳达百余年。
今天,存留于中国各地的晋商会馆,还有晋中各地的豪宅大院,风雨沧桑,铅华落尽,默默无语。其实它们想诉说,诉说过去殷实繁华的岁月;诉说“晋风多俭,积累易饶”的真谛;它们在询问,询问偌大的事业,何以一朝散尽?询问票号与银行一步之遥,为何止步不前?
庭院深深,空寂无人。回首晋商500年盛衰,慨叹唏嘘之余,不能不引发无尽的思索。